訪明中都記

世人皆知明朝有南京(應天),及後有朱棣所建之北京,而少知有鳳陽之明中都。提起鳳陽,大多會想起有安徽童謠«鳳陽花鼓»,更一直誤傳朱元璋未有好好照顧鄉親,以致有童謠諷刺老朱。查實現今流傳的歌詞是後來的二次(或N次)創作,老朱得天下之後確有免去鳳陽百姓賦稅十年,原版歌詞內容如下:
"說鳳陽,道鳳陽,手打花鼓咚咚響,鳳陽真是好地方。皇恩四季都浩蕩,不服徭役不納糧,淮河兩岸喜洋洋"。

我年輕時讀柏楊«中國人史綱»,柏老提到一個漢人全球獨有的行為,就是每逢政權更替時候新皇喜歡破壞歷史文物,這行為並非老毛文革才首創。中國宮殿被毀,早有大火燒阿房宮三月不熄,元大都作為人類歷史最偉大王國的總部,今天只剩下北京城東西兩邊破土城牆,明中都當然也不會例外。明中都經歷破壞,主要分三個時段,第一次是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戰爭,第二次是清代改建,第三次是反右至文革時期。近年安徽政府重建,至今鼓樓依然雄偉,號稱全國第一大,城牆就只建了午門及西華門,真的要復修整個皇城,實在要花耗許許多多的人力物力。

明中都自內向外由皇城(相當於南北京宮城)、禁垣(相當於南北京皇城)、中都城三部分組成。城南為圜丘(天壇)和皇陵,城北為方丘(地壇)。

皇城
中都皇城建於萬歲山之南偏西,鳳凰山之陽。始建於洪武三年,在不同的文獻中又稱宮城、皇城裏城、大內、紫禁城、縣城等,辟四門:正南為午門,東為東華門,西為西華門,正北為玄武門。當看到皇城設計及名稱,就知道朱棣是根據佢老爹的中都設計去建造北京紫禁城的。至於«百家講壇»閻崇年說,紫禁城是劉伯溫和道衍和尚按照哪咤八臂圖設計的,就顯得太過神化劉姚二人了。而事實上,劉伯溫是反對建設明中都的,假如他有份建造北京紫禁城,會否複製李善長的設計,是需要打個問號的。

禁垣
皇城外為禁垣,城牆為磚石砌築,周長九里三十步,高二丈。經考古調查,禁垣南牆長1680米,北牆長1670米,東西牆各長2160米,周長7670米。清乾隆二十年拆除禁垣牆體,取磚修築鳳陽府城(皇城)。現禁垣城牆僅北垣保存有牆基斷面和凸出地面的殘跡,其他各段城牆多為道路或房屋所佔。

中都城
禁垣之外為中都城,周五十四里余,呈東西扁長的長方形,西南隅為將鳳凰嘴山包入城中,還修建了一個凸角。中都城垣為土築,唯東、北兩段有磚壘城牆,長約四里。共開闢城門九座,水關十八座。中都城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,雲霽街貫通東西,中軸線長十三里,由正南洪武門前鳳陽橋起,北抵至今日蚌埠市東南,整體規劃是後來北京紫禁城的數倍。

歐洲人喜歡買二手衣服,舊鞋照樣穿,別人老婆一樣愛。外族滿清就老實不客氣,手到拿來把明朝北京老巢佔用,國運也達267年。 像斯巴達王為了把那位私奔異國的王后搶回來,不惜動員一千艘戰船遠征特洛伊,這事只會在歐洲發生。因為當故事發生在明朝的時候,女主角的結局要不被先奸後殺就是人間蒸發。闖王一把火燒掉明中都,據當地掌故說也是燒了好幾個月。有時我在想,如果保存到那些文化遺產,今日港人假日去旅行就不僅去日本京都,也會去一下鳳陽看古蹟,去皖南看明清民宿(電影臥虎藏龍拍攝地點),如此浩大工程付諸一炬實在感到萬分可惜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大抓捕在即,再唔走,唔通等拉?

上網也要責善 教學可以相長

燒柴的樂趣